全球速递!识别蛛丝马迹,打好“保胃战”

□金陵晚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

春节期间,走亲戚,吃大餐,其乐融融。面对各种美食的诱惑,大家都乐开了怀。然而沉浸于过节的喜庆氛围中,往往会忽视隐藏的健康危机。

中医有云“若要小儿安,三分饥与寒”,要想孩子身体健康、少生病,就不能吃得过饱、穿得过暖。逢年过节,吃大鱼大肉后身体“不堪重负”,尤其对消化能力还比较弱的小朋友来说,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积食。为什么小朋友容易积食?孩子积食有哪些“蛛丝马迹”?积食了又该怎么办?专家一一解读。


(资料图片)

脾胃“闹脾气”,最常见也危害大

“小儿百病,积食为先”,积食是中医的说法,西医上称为消化不良,指的是吃得太多,或者过于高营养,超过了宝宝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。食物得不到消化和吸收,从而损伤脾胃的功能,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,因而形成积食。

“积食是儿科最常见的病症,也是最常见的病因,危害甚大。”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专家赵霞主任中医师解释,“积食可以出现在脾胃系统的所有病症中,比如呕吐、腹痛、便秘等,也可以出现在感冒、咳嗽、扁桃体发炎等呼吸疾病中。”

积食导致宝宝发热,“这种发热叫做‘积热’。造成积热的原因就是由于食物未消化,停滞在中焦。长时间的积滞,就会化热,造成宝宝发烧的情况。”专家解释,“而脾胃出现问题,容易导致气血生化不足,而出现营养不良、消瘦的症状。”

对于不能很好表达自己感受、描述自己病情的孩子,家长该如何判断小朋友是否积食?“积食可表现为食欲下降、腹胀、腹痛、口气、睡眠质量差、大便异常、舌苔厚腻等。”赵霞解释,“对于年龄尚小、不能很好表达自己感受的小朋友,家长更要留心观察其日常表现。若孩子出现不思饮食、脘腹胀痛、口臭、夜寐磨牙、趴着睡、大便不调并夹不消化食物、舌苔厚腻等症状,很可能就是积食了。”

积食原因多,假期内外因叠加

“脾常不足”的生理特点是小儿积食形成的主要内在因素。“小儿生长发育迅速,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,与‘脾常不足’的生理特点形成矛盾,造成小朋友容易被乳食所伤, 食物不能及时消化,形成积食, 即所谓‘积因脾虚’。”赵霞表示。

而春节假期,食物摄入过多或者不容易消化,成为脾胃“闹脾气”最大的原因之一。“小朋友往往难以阻挡美食的诱惑,如果遇上‘心大’的家长,喂养不当导致饮食过饱也容易引起积食。春节期间,美食不断,长辈们看到许久未见的小宝贝时更是宠爱有加,不断喂食,殊不知过度饮食却成了小朋友身体的负担。”专家解释。

赵霞分析,小朋友患感冒、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时最容易兼夹食积,同时,小儿外感证大多与伤食有关,古人称之为夹食伤寒,“当寒冬遇上春节,宝宝在室外玩耍的过程中,或许会因为衣物增减不当,汗出当风等而出现感冒。感冒生病时,小儿本就不足的脾胃消化功能比平常更不足,此时如果再加上饮食不节,就更容易积食。所以,调护不周是小儿积食的外因。一旦喂养不当、调护不周,积食就找上门来了。”

治疗加预防,家长做好三件事

治疗小儿积食,饮食调理、药物治疗以及推拿都可见效。

“‘消’即消除,让食物在胃里消化掉,如用山楂、麦芽、神曲等药物以助消化食物。六腑以通为用,消积还必须导滞,可以让宿食从大便排出。食物从口而入,经脾胃运化,吸其精华,弃其糟粕,临床常用枳实、胡黄连等通导下行。”赵霞介绍。

如果宝宝不爱吃药或者症状较轻,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试一试推拿手法。“清大肠经,大肠经位于小儿食指桡侧缘,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。操作时,一手持小儿食指以固定,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由小儿虎口推向食指尖,推100-500次,有清利肠腑、除湿热、导积滞的作用。”赵霞推荐,“揉板门,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,从虎口到腕横纹桡侧端画一直线,取其中点即是。操作时,以一手持小儿手部以固定,另一手拇指端揉板门,揉50-100次,有健脾和胃、消食化滞的作用。还可以推四横纹,四横纹位于掌面食、中、无名、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横纹处。操作时,一手将患儿四指并拢,另一手拇指螺纹面在四横纹处来回推动,推100-300次,有调中行气、和气血、清胀满的作用。”

专家建议,如果孩子常积食,家长需要做好三件事: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,引导孩子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,给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,以调理预防。

“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,让孩子习惯于吃营养均衡的食物,比如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油腻的食物,以及控制高糖高脂肪的食物。让孩子习惯于有规律的锻炼,比如每天跑步、跳绳、游泳等,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增强体质,促进新陈代谢,减少积食发生的几率。不要让孩子夜晚熬夜,以及尽量不要让孩子在晚上吃太多的食物,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积食的发生。”专家建议。

标签: 蛛丝马迹 这样可以 消化不良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纵横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2   联系邮箱:51 46 76 11 3 @qq.com